《易经》的歧途

国学易经

经常有些朋友留言,请教如何学习术数。对于这样的问题,我一般会问对方有什么基础,学习过哪几门术数,达到什么水平。从反馈的情况来看,学习梅花易数、六爻,或者笼统的自称学习《易经》的占了很大一部分。

《易经》的名头太大,再加上现在的国学热推波助澜,导致人人言必称《易经》、易学、周易。其实在于中国传统术数学领域,《易经》只是一个重要分支,而非全部。例如六壬、八字就是干支体系,源自古天文学,和易经并无太大联系。

《易经》热导致两个方向上的繁荣,一个是哲学方面。例如“易经智慧”,“易经与企业管理”,“易经与人生”。另一个就是术数方面了。导致与《易经》联系紧密的术数门类被广泛的介绍,从而被更多的普通人所认识和接受。《易经》直接衍生出来的术数门类主要有梅花易数、六爻。或者更简单一直,直接去翻《易经》查爻辞。

在于我个人的观点,作为初学者,由《易经》去接触术数,其实是不太合适的。《易经》是什么,是一部占卜书!自然,学了《易经》是拿来占卜的。而占卜最忌的是什么?一是无事滥占,二是滥占谋私。而初学者是最容易成为这两类人的。要么,勤于“实践”,有事没事都都卜一卦,用来实践验证。要么,成天去占卜股票彩票。而占卜要求的是动念、灵机。这种无事滥占的卦,灵机全无,渺无响应,对着这种卦象去研究,无异于缘木求鱼。

那如果对术数学问非常有兴趣,如何学习,才能入门,并不断提高呢?这个,明天再说。

二十四衙门,明朝内廷设置和太监管理

二十四衙门

明代宦官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,包括选用制度、管束制度、奖赏制度、病老丧葬制度等。

选用制度。当时规定,凡自愿阉割要求成为宦官者,事先必须得到官府的批准。明代曾规定,一家有四五个孩子以上、愿意将其中的一个孩子阉割者,由相关部门登记造册,待收补之日选用,如果私自阉割,一经发现,课以重治,邻居知而不报者,一并治罪。但是,这一规定并未能严格遵行。从明代录用宦官的实际情况来看,除了按照规定报名就阉、候补收用者之外,朝廷还大量直接录用了那些未经报名起送而私自至京的自宫者。明代宦官录用事务的主管机构为礼部。但是,随着司礼监地位的不断提高,录用宦官事务逐渐由司礼监会同礼部办理,宦官机构在实际上已拥有相当的决定权。

管束制度。在明朝初年,明太祖明确规定,“寺人不过侍奉洒扫,不许干与政事”。除此之外,明廷还曾陆续制定了一些有关宦官管束惩罚的具体制度。宦官犯法,照例由司法机构逮问治罪。或下刑部狱,或下都察院狱,或下锦衣卫狱,并由法司议罪。为了惩治宦官在外犯法,明廷还特意强调了“有司”惩治犯法宦官的职权。对犯法宦官的惩罚方式,主要包括死刑、籍家、革职、革荫、降职、调斥、杖笞等。

明宣宗赐宦官银皿奖赏制度。宦官因功劳或因受到君主宠幸,除擢升官职外,其他奖赏方式还有赐金银、加禄米、赐免死诏、赐印记、赐敕旌励、赐祭赐祠、父母授(赠)官号、弟侄族人荫官授爵等。

病老丧葬制度。宦官年老有病,多退居京城内外各寺庙,供给柴米、冬衣、靴料,以颐享天年。宦官供职内廷期间,如患病可到安乐堂就治,病愈后销假继续供职。如果病故,则由内官监给棺木,由惜薪司给焚化柴,抬至凈乐堂焚化。地位较高的宦官死后,可以特旨赐葬并建造碑亭享堂。

明初,内廷宦官机构开始设立。明太祖统治期间,宦官机构及有关职官设置变动频繁,宦官数量不断增加,相关机构逐步膨胀。到洪武年间,明代宦官机构及职官设置已基本形成定制。明代的宦官机构,以“二十四衙门”为基本主体。二十四衙门包括有十二监、四司、八局。宦官除在内廷任职之外,还能出任各种外差使职。按照原来的规定,这二十四衙门主要只是在皇帝周围服役、为其生活服务的部门。但事实上,明代的宦官已经发展成为极其重要的政治势力,不但掌管了宫廷内有关饮食起居的一般事务,还控制了全国的军政要务。

司礼监是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门中的首席,也是整个宦官系统中权势地位最高者,司礼监“无宰相之名、有宰相之实”。明代历代擅政的宦官如王振、刘瑾、冯保、魏忠贤等,均为司礼监太监。司礼监的职权主要有三项,一是批答奏章,传宣谕旨,这是司礼监最重要的职权;二是总管有关宦官事务,司礼监不仅在各宦官机构中处于“第一署”的地位,而且实际上也居于总管、统领其他宦官机构的地位;三是兼顾其他重要官职,当时宦官系统的其他一些重要官职,如东厂提督、南京守备等,或专由司礼兼领,或为司礼外差,这也是司礼监职权的一个重要方面。御马监铜牌司礼监的第一项职权成为历史上宦官所拥有的最大权力,也是明代司礼监权势显赫的根本原因。

其他十一监是:内官监(主要掌管采办皇帝所用的器物,如围屏、床榻、桌柜等)、司设监(掌管卥簿、仪仗、围幙、帐幔、雨具等)、御马监(主管内府马政)、神宫监(掌管太庙及各庙的洒扫及香灯等)、尚膳监(掌管御膳、宫内食用和筵宴等)、尚宝监(掌管宝玺、敕符、将军印信)、印绶监(掌管古今通集库以及铁券、诰敕、贴黄、印信、图书、勘合、符验、信符等)、直殿监(掌管各殿及廊庑洒扫之事)、尚衣监(掌管皇帝的冠冕、袍服、靴袜等)、都知监(起初负责各监行移、关知、勘合等事,后来专门跟随皇帝,负责导引清道)。

宦官四司是:惜薪司(掌管宫中所用柴炭和二十四衙门、山陵等处内臣柴炭等)、钟鼓司(掌管皇帝上朝时鸣钟击鼓以及演出内乐、传奇、过锦、打稻等杂戏)、宝钞司(掌管造办粗细草纸)、混堂司(掌管沐浴之事)。

宦官八局是:兵仗局(掌造军器,包括刀枪、剑戟、鞭斧、盔甲、弓矢等各类兵器)、银作局(负责打造金银器饰)、浣衣局(该局是二十四衙门中唯一不在皇宫中的宦官机构,局址在德胜门以西,由年老及有罪退废的宫人充任)、巾帽局(掌管宫中内使帽靴、驸马冠靴及藩王之国诸旗尉帽靴)、针工局(负责制作宫中衣服)、内织染局(职掌染造御用及宫内应用缎匹绢帛之事)、酒醋面局(掌管宫内食用酒、醋、糖、浆、面、豆等物)、司苑局(掌管宫中各处蔬菜瓜果及种艺之事)。

可见,明代宦官的组织机构和职权都达到了最高点,职权已渗透到社会生活及宫廷生活的各个方面,二十四衙门已大大超过了明代以前宦官组织机构的规模,但是,明代宦官的组织机构绝还不仅仅限于这二十四衙门。在二十四衙门以外,明代宦官还拥有相当多的组织机构。如内府供用库、司钥库、内承运库、广盈库、广惠库、广积库、御酒房、御茶房、牲口房、刻漏房、更鼓房、盔甲厂、林衡署、织染所、安乐堂等。

明代的宦官人数到底有多少,史书上并无明确记载。但从整体上讲,随着时间的推移,明代政治的日趋腐朽,宦官的人数呈急剧增加的趋势,由明初的数百人发展到明末的数万人(一说七万人,一说十多万人)。比如在正德十一年(1516年)就一次录用自宫者3000多人,从万历元年至万历六年之间,两次从自宫者中就录用了6000多名宦官。

历代宦官都没有什么学问。明朝也不例外,如大宦官刘瑾就是个文盲,魏忠贤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。但明朝的宦场上有一个有趣的现象:宣宗时设立了内书堂,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宦官学校。宦官学校收容了十岁以下的学生两三百人,司礼监总督任校长,学长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担任,请翰林院的学士来教导学生。宣德四年(1429年),具有小学士头衔的礼部尚书陈山担任教师。学生所研读的课本是《百家姓》、《千字文》、《孝经》及《四书》、《千家诗》、《神童诗》之类。评定成绩的标准是以背诵能力和字体的工整度。成绩特别低劣和犯规者,由老师登记在成绩表上交给总督。明朝第一个开始专权的宦官王振就出自内书堂。

明朝占星师:悼怀王

悼怀王

公元1637年12月4日,北京城已经进入深冬,异常寒冷。树上的叶子枯萎后,经过几次来自西伯利亚凛冽的大风吹过,都已落尽,偶有几片黄叶执着的挂在树梢,摇曳着,拍打着枝干,噼噼啦啦的响。那时候还没有雾霾,京城的天空湛蓝如水!

这天傍晚,陈公献的寓所来了一位客人。20岁左右的样子,面白无须。他静静的站在院内,等人进去通报。他不急,很悠闲的拢着手。虽然那位他要见的人,是名震京城的六壬大师——陈公献。而他,籍籍无名,只是后来陈公献在《大六壬指南》中有一句话记下了他的名字——陈国用。据说很多达官贵人要找这位六壬大师求占一课都很难,但陈国用很自信,自己今天一定能见着。而且宫里太无聊了,能够出宫办事,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。

陈国用只是灵台一名小太监,管些观星气云物,测候灾祥的事。简单点说,就是下个流星雨,发生个日食,会不会是有什么预兆,就归灵台管。明朝内廷主要分十二监、四司、八局,合称二十四衙门,其中最牛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司礼监。灵台是个小部门,连二十四衙门都排不上,也难得有什么出宫的机会。

这次是因为田贵妃要生了,崇祯皇帝让曹化淳找人占卜一下生产的吉凶,灵台正好是管这类事,曹化淳于是就传令让陈国用去跑一趟。

陈公献在《大六壬指南》只简单的写了一句话“大司理讳化淳曹公奉上传令灵台牌子太监陈国用占东宫田妃六甲”,再没有留下其它信息。皇妃生子,按说也不是个小事。而且明朝太常寺里就有专管占卜的人。这事没有找太常寺,而是求助外援,如果仅仅是因为陈公献在京城的名气大,还是有点说不过去。那么最有可能的是,这句话里提到的三个人,其中有一个人决定了这件事情,甚至认识陈公献。陈国用显然不能在这样的事情上做主。那么,只剩下曹化淳和崇祯皇帝!

我想,陈公献会不会曾经进入过紫禁城,为明朝占卜国运。也许有吧,只是《大六壬指南》最后刊刻出版时,已经是清朝顺治九年,这些有关前朝故国的课例,自然是不方便流传的。

陈公献为此事占得六壬课如下:

   勾 合 朱 蛇
   亥 子 丑 寅
  青戌    卯贵
  空酉    辰后
   申 未 午 巳
   虎 常 玄 阴

   朱 常 朱 常
   丑 未 丑 未
   未 丑 未 癸

   官 丁未 常 
   官 癸丑 朱 
   官 丁未 常

分析得到两点结论。一,田贵妃将生下一个儿子。二,这个孩子将于卯年,也就是公元1639年夭折。

看惯了“父在母先亡”这种江湖故事的人,是不是觉得奇怪?是的,真正顶级占卜术,对事情的预测都是确定的,而不是模棱两可的。历史的实践证明,田贵妃最终生下了一个儿子,是明思宗朱由检第六子,他出生到两岁便夭折,崇祯年间被追封为悼怀王。

故事远没有结束,陈公献的这个预言,仅仅是风暴的开始!他已经看到那只蝴蝶在轻轻扇动翅膀……

【大六壬指南原文】丁丑十月癸丑日辛酉时,大司理讳化淳曹公奉上传令灵台牌子太监陈国用占东宫田妃六甲。断曰:此男子之祥也,然生而难育,应在卯年。盖因纯阴返阳,支上神与支相比,故主男必矣。然而卯年不育者何也?胎神来克无气,此追魂之魔,卯为东宫子宿,受酉将阴杀冲克,是以知其卯年不育。未几田妃生第六子,卯年命殒。